2月4日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各地新能源投资建设热情高涨。目前31个省份都明确了要加大绿色能源发展,并将此写入了地方“十四五”规划相关文件。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包括内蒙古、安徽、甘肃、广东、河北、江苏、河南、辽宁、宁夏、山西、四川、西藏等在内的12个省份明确下达“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目标,累计超过3.16亿千瓦。五大发电集团和电网企业也提出了与碳达峰、碳中和直接相关的企业经营目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时间不长,部分地区制定新能源目标时还未考虑这一因素。如果全国的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设定了更积极的目标,预计各地和相关企业将持续大幅加码新能源投资建设。
各地发展特色新能源产业
上海市最新宣布,要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明确碳达峰时间表的省份。
为此,上海市将推出多项措施,例如将分行业、分领域实施光伏专项工程,稳步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高到8%左右。
“其他多个省份制定新能源发展目标时都结合了本地的优势,总体比较务实。”林伯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江苏、广东等东部地区“十四五”将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氢能等多种新能源。西藏、四川等西部能源基地则提出了加快清洁能源外送、加强储能配套等内容。
江苏省计划未来5年把垦区农场、鱼塘水面、沿海滩涂、山地丘陵、沟渠等各类空间资源都利用起来,建设一批风光互补、渔光互补以及农业设施相结合等不同方式和形态的“光伏+”综合利用平价示范基地和陆上风电平价示范基地。
“十四五”时期,广东省大力推进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将涵盖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到2025年,广东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0250万千瓦。广东省还将大力发展氢能产业,预计到2025年制氢规模约8万吨,氢燃料电池产量约500万千瓦。
我国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西藏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四川也将推进特高压交流电网建设,为新能源发电的消纳和外送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两个省区还都提到了要加强储能建设以及水风光互补,力争成为清洁能源示范省和国家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
以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为主的省份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到2022年山西省光伏制造业收入预计将达到130亿元。陕西省“十四五”期间将调整优化煤电布局,积极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加快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各大央企加快产业布局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投”)是国内首个明确碳达峰时间的央企,该公司力争2023年在国内实现碳达峰,甚至比上海市还提前了2年。国家电投最新目标是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60%。
其他大型发电集团也正在以更大的力度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推动能源电力转型。
就在几天前,华电集团透露正在抓紧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有望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将力争达到50%。
虽然目前清洁能源装机比例不算高,大唐集团和华能集团给出的目标同样是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
装机量居五大发电集团之首的国家能源集团提出,2020年到2025年集团公司光伏装机容量需新增2500万到3000万千瓦,加大经济发达地区装机比重,光伏装机规模在集团电力总装机中占比7%至8%。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不少地方和企业去年上半年就开始做“十四五”规划,因此部分地方和企业给出的规划目标明显低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发展速度。按照到2025年非化石一次能源占比要达到25%,至少要增加6亿千瓦的新能源装机规模,预计相关方面后期大概率将加码规划目标。
电网和储能将持续发力
“相比迅速增加的装机数字,目前风电和光伏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装机规模越来越大,需要通过加快电网建设以及储能配套进一步提升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真正提高新能源发电量的占比。”林伯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1月27日明确表态,未来5年,国家电网将年均投入超过700亿美元,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此前各省新能源配套储能政策没有针对储能的补贴,最近青海发布了相关补贴政策,开了先河。”彭澎告诉记者,青海近日下发相关文件,对“新能源+储能”、“水电+新能源+储能”项目中自发自储设施所发售的省内电网电量,给予每千瓦时0.10元运营补贴。
同时,经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使用本省产储能电池60%以上的项目,在上述补贴基础上再增加每千瓦时0.05元补贴。彭澎认为,“这对于其他地区或具有风向标作用。”
天风证券公用事业团队预计,到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有望达22亿千瓦,将带来大规模的新能源消纳需求。未来电网企业有望通过加快储能发展、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等多种途径,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促进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